欢迎你来到
当前位置:首页 > 行业观察 > 正文

定远哪个行业最好发展(定远发展前景)

2024-11-27 5630 0 评论 行业观察


  

本文目录

  

  1. 哪个地方好玩
  2. 保险行业返佣怎么处理
  3. 合肥与廊坊哪更好一些

威海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,素有“东方夏威夷”之美称。这里风景秀丽,气候温和,物产丰富,交通方便,经济发达,是我国对外开发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,也是“国家园林城市”、“国家环保模范城”,更是最适宜人类居住和旅游的城市。

  

威海旅游资源十分丰富,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兼备。悠悠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处,省级风景名胜区3处,文物保护单位50多处,游览景区(点)80多处。

  

距市区2.1海里的刘公岛,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,因近代中国第一支海军北洋水师诞生于此而闻名于世。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北洋水师诞生于此而闻名于世。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就发生在该岛东部海域。有“东方天涯海角”和“天尽头”之称的成山头,直插黄海,地势险峻,大浪淘天,海蚀地貌似天然雕塑,蔚为壮观。秦皇汉武礼拜名山都曾登临此地,并留下大量遗迹。赤山法华院,偎山望海,环境清幽,为唐代新罗人张宝皋兴建,日本高僧圆仁大师入唐求法在此驻留两年九个月,是中、日、韩三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。韩方在此投资兴建了由时任总统金泳三题写碑名的张宝皋纪念塔。泛华高尔夫球场洞洞见海,杆杆抒情,是亚洲最难征服的球场之一。威海公园以海文化为主题,集游览、观光、休闲于一体,是威海旅游的新亮点。“海上仙山之祖”昆嵛山,绵延百里,气势雄浑,林深谷幽,为道教全真派发祥地,山上元代的大型《太上老子道德经》摩崖石刻,为全国之最。荣成天鹅湖,是中国北方最大的天鹅栖息地,每年冬天,上万只洁白、高雅的天鹅翩翩而来,与人共处或鼓翅翱翔,或缓缓而行,或追逐嬉戏,或引颈高鸣,似神仙境界。另外,大东胜境铁槎山、人间桃园圣水观、北国桂林乳山口、天地造化文石滩、鬼斧神工花斑彩石等等,都是观光旅游的好去处。

  

威海有上千里海岸线,100多个岛屿和70多处天然海滨浴场点缀其间。大海清澈,天空蔚蓝,松林滴翠,沙滩如绵。来这里沐浴阳光,投身大海,与大自然融为一体。威海天然温泉星罗棋布,热效应好,矿化度高。你既可享受都市温泉浴的新潮,又可尽情体验山野温泉浴的浪漫。威海民俗文化浓郁,节庆活动多彩,月月有新意,季季有高潮。渔村、花村、画村、戏村,渔民节、桃花节、苹果节、钓鱼节,让你目不暇接,流连忘返。威海的旅游功能也日臻完善。公路四通八达,海上与大连和韩国仁川、平泽相连,空中与北京、长春、延吉、广州、上海等地相通。铁路开通了至北京,济南,青岛的直达列车。现有各类宾馆,饭店800多家,社会餐馆5700多家,旅游涉外饭店65家,其中星级饭店53家。在威海不仅可以得到各种中外菜系服务,还可以品尝到独具特色的海鲜宴和风味小吃,“吃海鲜,到威海”正成为一种时尚。全市拥有各类旅行社80多家,其中有国际社4家。环翠、银滩、石岛、天鹅湖等4处省级旅游度假区相继建成。韩国服装城成为全国最大的韩国服装集散地。酒吧、夜总会、咖啡屋、卡拉OK厅、保龄球馆、狩猎场等娱乐场所比比皆是。威海旅游咨询、投诉电话24小时开通。目前全市已初步形成“行、游、住、食、购、娱”成龙配套的服务体系。

  

威海市政府对旅游业的发展高度重视,旅游是威海市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、最具活力的行业之一。2004年以来,威海市围绕着“做大、做活、做强、做美”旅游产业的发展思路,深入挖掘开发旅游资源,不断强化旅游宣传促销,努力增强旅游发展活力,巩固和发展了全市旅游持续发展的强劲势头,继续保持了各项旅游经济指标增长18%以上的良好态势。

  

景区景点建设有新突破。通过政府引导、企业主体、市场化运作、多元化发展的路子,相继开工建设了“定远舰”复制、赤山法华院二期工程、都市农业观光园、闻涛度假村、西霞口福文化基地、荣喜旅游度假村、长信海上乐园、孙家疃民俗村等旅游新景点。在全市旅游总体规划的导向下,完成了大乳山福地养生、刘公岛海权文化公园、圣经山开发、国际邮轮码头建设、市区温泉大世界等大项目的开发建设规划。

  

旅游宣传促销有新突破。借助媒体宣传、活动搭台、展览推介、网络促销、旅行社招徕等多种市场营销手段,全方位加大了对威海旅游整体形象的宣传力度,提升了威海的知名度和美誉度。分别在《中国画报》、《上海旅游者》、《中国旅游报》等有影响的杂志刊物上设专版介绍了威海旅游,制作了《东方好望角-威海》光盘和《魅力威海》大型宣传画册,组织100多家企业参加10次大型国内旅游交易会,成功举办了中国(威海)百姓生活游、国内百家旅行商来威考察活动,建立了“魅力威海”旅游网站。市长专门带队赴英国、瑞士、意大利等欧洲国家进行了高层次、大规模的旅游推介活动,邀请组织了俄罗斯12个城市的56家旅行社的旅行商来威实地考察踩线。

  

威海的城市发展总目标确定为生态化、国际化、知识化的旅游港口城市,旅游业被列为威海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,威海旅游业呈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。到2006年,威海市接待海内外游客将达到1000万人次,旅游总收入将突破100亿元,威海将成为享誉中外,特色鲜明,人人向往的现代旅游名城。

  

1、实际上,返佣是一种违规行为,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。

  

2、《保险代理人管理规定》第58条规定:保险代理人从事保险代理业务,不得擅自变更保险条款,提高或降低保险费率。上海市每一位寿险代理人都签署了一份《诚信服务承诺书》,其中特别承诺了“不向客户返佣”。根据该承诺书,代理人对自己的展业行为负责,任何人都可以向保险同业公会投诉有返佣行为的代理人。根据情节轻重,违规代理人将会被处以不同程度的处罚。轻则批评教育,重则吊销从业资格1-3年,情节特别严重者将被终身禁入保险业。

  

3、当代理人向客户赤裸裸地返佣时,实际上他是冒着被吊销从业资格的巨大风险,这本身就是一种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行为,这样的人我们难以指望他会对客户的保单设计与售后服务负责。

  

4、另外,如果大量佣金被返还给客户,那么代理人的实际收入必定远低于其他代理人。而保险客户享受的绝大部分售后服务,其成本实际上都是由保险代理人个人支付的。这样,返佣的代理人在售后服务上受经济因素影响,其售后服务品质必定大打折扣。客户在获得返佣的同时,代理人也放弃了售后服务,最终受损害的是客户自己。

  

5、类似这样主动要求返佣的事件正越来越多。在保险营销竞争开始激烈的时候,营销员以返还佣金的方式争取客户,这本是“潜规则”。但借助网络等新型营销模式,返佣这种形式渐渐由暗变明。很多投保人接受了这种方式,并且变被动为主动,把返佣视为应得收入,直接向代理人提出返佣要求。虽然保险返佣尚处灰色地带,对返佣比例和数量尚无权威统计,返佣案例和数额正在逐年增加。过度返佣滋长了客户的“要价”心理,约见不同的代理人,进行“比价”,这压挤了那些正常展业代理人的生存空间。代理人返佣的背后,更折射出个险营销的窘境。如果说返佣展业是“劣币”,正常展业是“良币”,其结果是被“返佣”所浸淫的市场很快会陷入“劣币驱逐良币”的怪圈,这对于整个保险行业的营销环境极为不利。

  

6、营销员用返佣的方式做业务,对保险营销的市场秩序是不利的。客户在接触保险的时候,如果几个公司的营销员都说可以返佣,每个人返的还不一样,客户难免对营销员的素质产生怀疑,进而质疑整个保险营销行业的诚信。

  

7、一般说来,所有的保险公司都明确规定禁止代理人返佣。但具体执行起来有难度,毕竟返佣某种程度上只是代理人和客户之间的事情。但如果出现对公司返佣则属违法行为。如公司给全体员工买补充大病保险,单位出钱,保险业务员给主管负责人返佣,这就是行贿,金额大的甚至要追究刑事责任。

  

8、对于返佣购买的保单,其售后服务堪忧。低廉的价格、优质的服务二者很难兼得,由于售后许多环节的服务费用仍由原代理人承担,代理人赚少了,服务自然会打折扣,最终受损的还是客户自己。若返佣愈演愈烈,将毁掉保险业的立身之本——声誉。而随着市场竞争逐步规范化,最终胜出的一定不是返佣的保险公司,而是服务质量好、收费合理、声誉良好的保险公司。保监会一直在这方面加强监督监管制度.尽管保险监管机构出台了禁止“返佣”的规定,但目前的实际状况是有禁不止———客户得到了好处,一般不会主动举报营销员“返佣”的问题,因而也就谈不上对违规行为的处理。

  

9、于是,只能寄希望于营销员的自我约束,逐步放弃“运盐”的短视行为。同时,监管机构、保险公司等给予舆论支持,看上去有些困难,但有利于营销长远发展。福建的一个小城市,营销员统一不返佣,收入不错,客户也不主动要求返佣,认为那也是营销员的劳动所得。没有运盐就省掉了运棉花的尴尬。

  

10、扩展阅读:【保险】怎么买,哪个好,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"坑"

  

当然是合肥了,廊坊还是稍逊一筹的。你不应该道听图说,应该客观的去了解。要知道,合肥现在发展的相当不错,尤其是中部崛起的这几年。实事求是的说,和合肥相比廊坊不适合发展;如果从长远看,其发展潜力更没有合肥大。

  

于2.25再次补充说明:“挂在心上”,你的话才是真的不客观!既然你喜欢摆资料,我也给你一些资料:

  

合肥,安徽省省会,位于中国中部(北纬32°、东经117°),长江淮河之间、巢湖之滨,通过南淝河通江达海,具有承东启西、接连中原、贯通南北的重要区位优势。

  

合肥是一座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,素以“三国故地、包拯家乡”而闻名海内外。自东汉末以来,合肥数为州郡治所,一直是江淮地区重要的行政中心和军事重镇。

  

“合肥”之名,最早出现在大文学家、史学家司马迁的《史记.货殖列传》中:“合肥受南北潮,皮革、鲍、木输会也”。秦汉之交,合肥正式建立“合肥县”,属九江郡。东汉刘秀升合肥为侯国,三国时为扬州治所。明清时为庐州府治,故又别称为“庐州”。合肥解放后由县设市,三年后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,驻合肥市。

  

合肥市辖瑶海、庐阳、蜀山、包河4区和肥东、肥西、长丰3县,并赋予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、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、合肥新站综合试验区市级管理权限。全市行政辖区总面积为7029.48平方公里,其中巢湖水面面积233.4平方公里;市区总面积838.52平方公里,其中巢湖水面面积72.93平方公里,新增南岗镇面积91.95平方公里,新增烟墩乡面积106.78平方公里,市区建成区面积为224平方公里。

  

合肥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。全年气候特点是:四季分明,气候温和,雨量适中,春温多变,秋高气爽,梅雨显著,夏雨集中。年平均气温15.7度,降雨量近1000毫米,日照2100多个小时。

  

全市常住人口中,汉族人口为459.55万人,占常住人口的99.31%;各少数民族人口为3.18万人,占常住人口的0.69%。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,汉族人口增加了34.48万人,增长了8.11%;各少数民族人口减少了0.14万人。

  

改革开放以来,合肥市经济社会发展步入了快车道,GDP连续20多年保持在两位数以上增长,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,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跨上新台阶。经初步核算,去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853.57亿元,增长16.9%;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95.27亿元,比上年增长36.4%;财政收入达到130.88亿元,同比增长24.2%,其中地方财政收入为57.64亿元,增长28.3%;全年实现海关进出口总额41.83亿美元,同比增长19.2%,其中,出口27.94亿美元,增长27.6%;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684元,增长12.5%;农民人均纯收入3207元,增长11%。

  

合肥都市圈基本圈层半径为100公里,引领并形成皖中一体化发展格局,有效地带动全省经济发展。到2020年,合肥市将成为宁郑汉之间最大的区域经济中心。

  

大力改造核心主城区,并在老城区的东、西南、西、北方向建设四个城市副中心,沿巢湖逐步建设一个生态型、现代化的滨湖新区。滨湖新区位于合肥主城区东南部,南依巢湖,规划总用地面积约190平方公里,核心功能是行政中心、商务文化会展中心、省级休闲旅游基地、综合居住新区。

  

“十一五”时期,合肥将以做大经济总量、增强综合实力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主线,以壮大工业经济、强化县域经济为突破口,以加快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建设为着力点,推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,逐步把合肥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、高新技术产业基地、现代服务业基地和独具魅力的现代化滨湖城市,在安徽崛起中勇当先锋、中部崛起中争先进位。总体目标是:到“十一五”末,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确保1900亿元,年均增长15.5%,力争达到2100亿元,年均增长18%;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000美元;财政收入达到260亿元,年均增长15%左右;市区人口达到300万人,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300平方公里;全市城镇化率达到60%左右。经过不懈奋斗,把合肥基本建设成经济更加发达、科教更加进步、文化更加繁荣、社会更加和谐、生态更加良好、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。

  

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(2006-2020年)规划成果公示内容

  

前言合肥市位于安徽省中部,地处长江、淮河之间,江淮分水岭南侧,巢湖西北岸,淝河之水穿流而过。合肥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,素有“淮右襟喉,江南唇齿”之称,以“三国故地,包拯家乡”著称于世。

  

合肥是安徽省的省会,建国后城市得到快速发展,由一个五万人的小城,迅速成长为现代化大城市。在城市规划的指导下,城市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。城市通过超常规、跳跃式的发展,到2005年底,合肥中心城区人口已达224万人,城市建设用地225平方公里。《合肥城市总体规划(1995-2010)》所确定的社会、经济及城市建设的各项目标到2005年底均已实现或突破。经建设部同意,合肥市人民政府组织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。

  

在新的时期,合肥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,国家“中部崛起”及安徽省“东向发展”战略的实施,对合肥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。为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,落实市委、市政府面向未来的“141”城市空间发展布局,紧扣“大环境、大建设、大发展”的主题,充分发挥省会城市和全国科教基地的优势,促进合肥奋力率先崛起,《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(2006-2020)》提出把合肥建设成为先进制造业基地、高新技术产业基地、现代服务业基地和独具魅力的现代化滨湖城市。

  

为了更好地谋划合肥的长远发展,体现“政府组织、专家领衔、部门合作、公众参与、科学决策”的规划编制方式,现将《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(2006-2020)》(草案)予以公示,请广大市民献计献策。

  

近期2010年,合肥市域总人口为580万人,其中城镇人口360万人,城镇化水平为62%;

  

远期2020年合肥市域总人口为710万人,其中城镇人口525万人,城镇化水平为74%。

  

近期2010年,中心城区城市人口300万人;

  

远期2020年,中心城区城市人口360万人。

  

近期2010年,中心城区建设用地300平方公里,人均建设用地100平方米;

  

远期2020年,中心城区建设用地360平方公里,人均建设用地100平方米。

  

城镇空间组织结构:“一核一圈五轴”。形成以合肥中心城区为核心,周边城镇密集区为重点发展圈层,沿主要交通轴线向东、北、西、西南、东南辐射的五条拓展轴。

  

市域城镇体系将形成四级结构。包括:

  

(1)一级城镇:合肥市域中心城市,人口规模360万人;

  

(2)二级城镇:店埠、上派、水湖、双墩、撮镇等5个城镇,人口规模为10—35万人;

  

(3)三级城镇:主要是各重点镇,包括桥头集、三河、梁园、长临河、高刘、岗集、下塘、小庙、山南、紫蓬等10个城镇,人口规模为2—10万人;

  

(4)四级城镇:一般建制镇共16个,人口规模小于2万人。

  

综合自然资源、工程地质条件、生态适宜性、文物保护等多方面因素,规划在合肥市域范围内原则划定禁止建设地区、限制建设地区和适宜建设地区。

  

规划形成六条线(北淮南线、南淮南线、西西宁线、东西宁线、合九线、沪汉蓉铁路),衔接七个方向(淮南、蚌埠、南京、芜湖、九江、西安、武汉),具有以合肥东站为编解系统,以合肥高铁站、合肥站、合肥西站为客运系统和以合肥北站为货运系统的枢纽格局。

  

市域对外公路主要由国道、省道和高速公路组成,形成“一环十射”的对外公路网络骨架。

  

在市域内规划形成“双墩—元疃—桥头集—长临河,丰乐—柿树岗—山南—官亭—高刘—吴山”的市级公路环路,促进市域各经济区及各旅游区之间的横向交通联系。

  

在肥西县高刘镇建设合肥新桥国际机场,机场飞行区等级为4E,搬迁骆岗机场。

  

在南淝河下游段规划集装箱码头。在店埠河合裕路南侧和派河合安高速路西侧规划综合货运港。在巢湖沿岸规划建设旅游客运码头。在滨湖新区规划设立一处水上搜救中心。

  

合肥市物流基础设施采用“物流园区、物流中心和货运站”分层次总体布局,建成“4园区、4中心”。建设东部、西南部、北部和西部(空港)四大物流园区;设立工业、建材、农业、高科技物流中心;搭建基础设施、信息网络、商贸物流三大平台。

  

2020年中心城区和市域重点城镇自来水普及率达100%。在满足中心城区供水的前提下向周边乡镇供水。规划2020年三县供水能力达到97万m3/日。

  

(2)排水工程中心城区污水管道覆盖率达到100%,污水处理率达到90%以上;市域重点城镇污水管道覆盖率达到80%以上,污水处理率达到70%以上。

  

(3)能源供应到2010年,万元GDP能耗比2005年降低20%;到2020年,万元GDP能耗比2010年降低30%。

  

(4)电力工程2020年合肥市总装机总容量为8872 MW,供电总能力达6373 MW。合肥电厂、合肥二电厂、热电联控电厂装机总容量为2464MW,供电能力为2218MW。其余用电由区域高压输电网提供。现状500kV肥西变增容至3204 MW;规划新建500kV肥东变电所,容量为3204MW。

  

(5)通信工程到2020年,市域固定电话普及率在40部/百人以上,移动电话普及率在70部/百人以上,局用交换机容量达390万门,移动电话用户达到480万户;小灵通用户40万户;互联网用户120万户。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家庭入网率达到60%以上。建成实物传递、电子邮政和信息服务等具有较大规模的综合业务体系。

  

(6)环卫工程中心城区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%,市域范围内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%以上;处理工艺以焚烧处理为主,填埋处理为最终保证措施,混合垃圾不再进入垃圾填埋场;水源保护区等重点地区无垃圾污染。

  

(7)防洪排涝工程中心城区:近期100年一遇,远期200年一遇;

  

店埠、撮镇、上派、水湖、双墩:20—50年一遇;

  

外围组团分别形成相对独立的城市次中心,通过快速交通网络与主城便捷联系;生态廊道穿插其中,与主城形成有机联系。

  

周边城镇沿对外交通轴线拓展,根据自身特点,发挥特色,并与城市形成良好的协作关系。

  

主要协调主城与巢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、蜀山省级风景名胜区之间的关系。

  

主城与巢湖风景名胜区:协调滨湖新区与风景名胜区建设的关系,保护巢湖自然生态环境,结合防洪设施建设,恢复滨湖生态湿地,促进巢湖综合治理。

  

主城与大蜀山风景名胜区:注重山体与植被的全面维护,保持城市山体制高点的地标形象,保持良好的景观与生态环境,加强周边地段建设的控制,协调城市建设风貌。

  

本次规划的城市规划区范围为合肥市域范围,总面积7029.48平方公里。中心城区包括合肥现状市区、肥西县南岗镇、桃花镇和烟墩乡,面积约898.5平方公里(含巢湖水域)。

  

合肥是安徽省省会,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、现代制造业基地和区域性交通枢纽,长江中下游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。

  

(1)安徽省政治、经济、文化中心。

  

(3)现代制造业基地、高新技术产业基地、现代服务业基地。

  

(5)区域旅游会展、商贸物流、金融信息中心。

  

规划期内城市主要向西、向南发展,适当向北、向东方向发展。老城提升,三面整合,两向拓展,两带控制。城市以老城为中心,沿几条对外交通放射线向东、南、西南、西、北五个方向伸展,形成星形的空间形态。

  

规划将中心城区划分为八个城市分区:老城区、东区、北区、西区、南区、经开区、高新区和滨湖新区。

  

老城区:环城马路以内地区,建设用地面积约5.28平方公里,人口控制在12万左右。

  

东区:瑶海区行政区域内,即板桥河、南淝河左岸地区,包括瑶海经济开发区和磨店职教基地,建设用地面积约81.44平方公里,人口控制在88万左右。

  

北区:除老城区以外的庐阳区行政区域,板桥河右岸和南淝河左岸地区,包括庐阳工业园区,建设用地面积约31.53平方公里,人口控制在38万左右。

  

西区:蜀山行政区域的一部分,东以金寨路、环城西路为界,西到二环西路、合九铁路,北到南淝河,南以312国道为界,包含政务文化新区,建设用地面积约35.05平方公里,人口控制在48万左右。

  

南区:包河行政区域的一部分,西以金寨路为界,北到环城南路,东到南淝河,南以312国道为界。建设用地面积约35.67平方公里,人口控制在47万左右。

  

经级技术开发开区(国家级): 312国道以南,沪-蓉高速公路以西,合九铁路以东,派河以北地区,建设用地面积约60.59平方公里,人口控制在36万左右。

  

高新技术产业区(国家级):东以二环西路、合九铁路为界,北到董铺水库南岸,南到沪-汉-蓉高速铁路,包括高新技术开发区、科技创新示范基地、蜀山经济开发区,建设用地面积约63.03平方公里,人口控制在35万左右。

  

滨湖新区:312国道以南,沪蓉高速公路以东,南淝河以西,派河以北地区,包括滨湖新区和包河工业园区,建设用地面积约47.40平方公里,人口控制在56万左右。

  

(1)规划将中心城区划分为建成区、适宜建设区、限制建设区、禁止建设区四种用地类型。

  

综合条件下适宜城市发展建设的用地。新增城市建设用地主要安排在适宜建设区。

  

主要是指生态敏感区和城市绿楔。生态敏感区主要包括水域生态敏感区和山地、丘陵生态敏感区。主要包括董铺水库和大房郢水库的二级保护区、巢湖周边以及江淮分水岭。

  

规划将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、基本农田、风景名胜区的核心区、地质灾害区、城市生态廊道以及城市滞洪区等作为禁止建设的控制范围。

定远哪个行业最好发展(定远发展前景)

  

西部工业组团: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、科技创新示范基地、蜀山经济开发区等为主体,重点发展高新技术及相关产业。

  

西南部工业组团:以经济技术开发区、桃花工业园区、包河工业园区为主体,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技术含量较高的相关产业。

  

北部工业组团:发展庐阳工业园区,重点发展现代印刷、电力设备、建材、食品和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,加强与长丰县双凤经济开发区相协调。

  

东北工业组团:以瑶海经济开发区为主体,重点发展物流、服装、电缆、建材及相关配套产业。

  

东部工业组团:发展肥东经济开发区(龙岗),重点发展家用电器及配套、化工、冶金、轻纺、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。

  

规划将现有仓储用地集中整合为3个集中区域:利用铁路交通设置合肥北站仓储集中区;利用公路交通设置大兴仓储集中区;利用水运交通设置派河仓储集中区。

  

保留井岗镇北部危险品仓库,搬迁合作化路煤气储气站、石油库、生态公园危险品仓库至中心城区外围。

  

中心城区规划2个市级中心和6个城市分区中心。市级中心位于老城区和滨湖新区。

  

规划公共设施总用地5940.78公顷,占城市建设用地16.52%,人均16.50平方米。主要位于市级中心和分区中心内。

  

城市骨架路网由快速路和I级主干路组成,快速路网在整个城镇密集区内构建,规划为“四横四纵”网络,I级主干路布局结构为“环形、放射加方格网”:在二环内组成环网状,向外围组团及功能区呈网状放射形结构。

  

推行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,加快确立公共客运交通在城市日常出行中的主导地位。规划设置“两横两纵”四条轨道交通线路,总长度为120公里,线网密度为0.33公里/平方公里。规划设快速公交线路总长度180公里,线网密度为0.5公里/平方公里,形成“一环五射”格局。

  

绿地系统以巢湖、蜀山和紫蓬山风景名胜区为背景,以自然河流水系、交通走廊防护绿地为纽带,以大型公园为节点,形成点、线、面相结合的城乡一体化的生态绿地系统。

  

空间格局为“三环四楔五脉多园多廊道”。

  

重点控制南淝河等城市主要景观轴线,重视城市步行空间环境,增强旅游和游憩线路的明晰性,创造积极的城市开放空间,增加小型公共空间,重视带状绿化空间在城市景观组织中的作用。

  

合理布置水厂,现有的二、三、四水厂基本保持现状的供水能力,改善供水水质,改造供水管网,提高供水的可靠性。对五水厂进行扩建,规划新建六水厂和七水厂。2020年总供水能力为202.5万m3/日,其中向周边城镇供水约28万m3/日。城市自来水普及率100%。

  

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,逐步改造现有的合流制排水设施,新区规划严格按照分流制建设排水管网。中心城区污水管道覆盖率达到100%,污水处理率达到80%以上,污水处理能力为130万m3/日。

  

再生水利用率达到60%以上。积极稳妥地推广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用于农业灌溉,一部分出水经过深度处理后通过城市中水系统用作城市河湖景观、绿化、道路浇洒及降尘、建筑冲厕、工业低质等用水水源。

  

扩建合肥电厂、合肥二电厂。增容500KV肥西变,新建500KV肥东变,确保中心城区电力供应和主电网安全。

  

中心城区固定电话装机容量为320万门,移动通信在继续发展GSM和CDMA等第二代移动通信网的基础上,发展第三代移动通信网,完善移动网络结构;按300米~500米服务半径设置移动通信基站。建立全市统一的广播电视传输网,优化设施建设和有线电视网络。按中心局——支局——所的结构构建邮政网点体系。

  

城市燃气气源采用“以天然气为主,液化气等为辅”的原则。合肥市利用“西气东输”工程,通过定远高压长输管道接入,门站设在三十埠,在门站及合肥经济开发区、城市北部各设一个储配站。

  

城市热网集中供热占中心城区总供热面积的60%;燃气供热占中心城总供热面积20%;电采暖供热面积占中心城总供热面积的20%。

  

建立垃圾分类收集、密闭清运、卫生处理系统,垃圾清运机械化程度达到100%,道路清扫机械化程度达到80%以上,固体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%以上,粪便排放管道化水平85%以上,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%。

  

各水环境功能区全面达标;生活污水处理率超过90%;工业废水达标排放。

  

采用合理的能源政策,供热设备提高热效率,减少燃煤量,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;实施清洁生产,进行源控制。

  

(4)固体废弃物污染及辐射环境管理防治

  

继续加大对工业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,提高资源利用效率;加强辐射环境的管理工作,切实消除隐患。

  

到2010年,合肥中心城区总人口300万人,建设用地300平方公里。

  

近期重点向南、向西发展,建设滨湖新区、科技创新示范基地,适度向北部、东部和西南部发展。

  

近期重点建设滨湖新区、科技创新示范基地(包括高新技术开发区、蜀山经济开发区)、经济技术开发区、磨店地区、新站北地区、黄山公园地区、森林公园地区等6个地区。

  

本规划经批准后,是合肥市人民政府指导城市发展、建设和管理的基本依据。市政府各部门、各区县人民政府应严格依法行政,认真实施,自觉维护城市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。结合实际情况,完善城市规划体系,并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,及时修编城市近期建设规划、分区规划、专项规划、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各县城总体规划;本市其他各行业规划应与本规划相协调,确保城市总体规划的各项内容得到落实。(信息来源:中安在线)

  

推进大发展、大建设、大环境简称“三大推进”,是合肥市委在关键时期做出的重大部署,是合肥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和大局,是2006年全市工作的主题。

  

政府是创造环境的主体。环境好不好,根子在机关,关键在机关作风、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。必须牢牢抓住这一主要矛盾,以“商鞅变法”的精神,深入开展“2006机关效能建设年”活动,来一场“效能革命”,务求以机关作风、干部作风的大转变推进发展环境的大优化,把合肥打造成中西部乃至国内审批环节最少、办事效率最高的地区。

  

“滨湖新区”是合肥市141工程中的一项工程,新区的范围是南依巢湖,北靠二环南路,西接上派河和合安高速、东临南淝河,规划总用地面积约190平方公里,其中312国道以北(北部片区)规划面积约27平方公里;312国道以南至十五里河(中部片区)规划面积约 80平方公里;十五里河至巢湖岸边(南部片区)规划面积约83平方公里。根据城市总体规划要求,南部片区一期建设区面积初定为20~30平方公里(具体范围由概念性规划确定)。

  

根据规划,滨湖新区的核心功能是行政办公中心、商务文化会展中心、省级休闲旅游基地、居住综合新区等。作为合肥未来通过巢湖,走入长江,融入长三角地区的水上门户,这里将是合肥未来新形象的集中展示区,因此其建筑将采用多样化设计,强调富有创造力和与众不同的品质。滨湖新区核心区的公共建筑群应以高层为主,以利于勾勒出令人赏心悦目富有韵律的城市轮廓。

  

在滨湖新区内的合适位置,将建设合肥市南部新的中心,合肥也将因此动作从单中心结构转向多中心结构。

  

未来的滨湖新区还将是省级休闲旅游基地,巢湖的风景名胜将被充分利用。同时,根据城市防灾和生态建设要求,合肥将保护性开发和利用巢湖资源,充分考虑城市引风口的功能需求,充分考虑新区绿化和生态农业的建设需求。滨湖新区范围内的圩区,未来将作为景观农业用地,也将承担起城市生态调节区的功用。

  

积极推进城市信息化试点工作,实施“城市一卡通”、数字城管、市民信箱等项目建设,扩大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,提升城市管理和社会服务信息化水平。2007年,合肥将在全市范围内发行用于城市生活的IC卡,应用于公交、出租等公共交通领域及公用事业缴费、旅游、商务等各种小额消费应用领域,且为便于市民查询消费信息,还将建立城市公共事业管理信息平台,把市民的生活信息和消费信息通过使用IC卡进行数字记录和关联。同时,合肥市政府公告、社会保障信息、信用卡账单、水电气账单、汽车违章信息等,将通过“市民信箱”迅速传达给市民。


复制成功